个人简介

杨健,1965年生,1981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分别在西工大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0年升为讲师,1993年升为副教授,1996年赴日本新泻大学信息工程系留学,1999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电子系工作至今,2002年升为教授, 2003年为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IEEE Senior Member

IEICE Fellow

IEEE AES学会北京分会副主席(2009.01至今)

IEICE北京分会前任主席(2007.04-2011.03)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杂志副主编

《IEICE Communications Express》杂志副主编

国内五个杂志的编委

日本ALOS-1卫星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的共同研究者。

日本ALOS-2卫星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

研究成果

杨健教授长期从事极化理论和极化SAR应用的研究,曾提出了雷达目标的共零点、等功率曲线、等相位曲线、散射矩阵的旋转周期和准周期、广义相对最优极化、目标的相似性参数等多个概念,给出了极化熵快速计算方法以及极化熵和极化角的修正方法,建立了关于最优极化和相对最优极化的新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求解方法,给出了新的目标分解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极化SAR的目标检测和目标分类算法。

杨健教授,曾六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有关极化问题的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有五十多篇论文被SCI索引、六十多篇论文被EI索引。

杨健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上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国际著名的极化专家Boerner教授曾多次引用并介绍杨健的工作,并六次到杨健的实验室访问;法国Pottier教授在他们所研制的极化SAR应用软件中采用了杨健提出的算法;美国Mott教授在他的《Remote Sensing with Polarimetric Radar》的专著中详细介绍了杨健在相对最优极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并称杨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算法;美国海军实验室的Lee博士和法国的Pottier教授在他们合写的专著《Polarimetric Radar Imaging》中详细介绍了杨健在目标分解方面的工作,并称之为“杨分解定理”。日本山口芳雄教授在其专著中《极化雷达遥感原理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杨健所提出的极化熵计算公式及其证明。

杨健教授曾参与我国两颗卫星搭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参数设计论证,研制开发了基于GPGPU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快速成像系统,目前这一系统正应用于中电集团38所。此外,他还负责和参与了我国“高分辨对地观测重大专项”的多个课题研究。

杨健教授还在导弹精确制导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总装预研、航天科技基金等多个项目,并参与了我国某型号导弹精确制导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多种核心算法。

杨健教授的研究还涉及通信大数据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包括高性能计算平台开发,基于移动通信数据的人口流动预测,基于多网络的城市交通流数据的优化感知,以及蜂窝网络的资源优化等。

扫一扫:极化雷达遥感实验室

Polar Lab